【瞧!我們的前沿科技】
本報北京6月18日電(記者楊舒)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人類將小麥馴化至今,選育和推廣了諸多高產優質的品種,但也丟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資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利用基因組學等前沿技術,解析了上千份來自全球的小麥核心種質資源,找回了現代小麥品種丟失的遺傳多樣性“寶庫”,這大大促進了小麥基因組設計育種的步伐,為現代小麥育種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程時鋒介紹,小麥是最主要的全球性糧食作物之一,利用豐富的全球多樣性種質資源,加快培育更多高產優質的小麥新品種,對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而追溯小麥在歷史進化和馴化過程中已形成的遺傳和表型多樣性,構建小麥全基因組設計育種所必需的源頭數據資源和平臺技術工具,是培育新一代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的必然之路。
由此,研究團隊先后引進了上千份優異的小麥核心種質資源,其中包含百年前收集于歐洲、亞洲和非洲32個國家的827份地方品種。研究團隊綜合利用基因組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手段,構建了目前最全面的小麥群體基因組變異圖譜、表型組變異圖譜。研究發現,全球小麥可以分為7個祖先群,而現代小麥品種主要來源于其中兩個,更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小麥品種經過長期的人工定向選擇,67%以上的遺傳多樣性已丟失。這一驚人的發現表明,現代小麥品種資源的遺傳背景狹窄,品種單一,選育品種同質化嚴重,在育種方面的遺傳增益潛能極其有限。
隨后,該團隊利用這些小麥核心種質資源的基因圖譜,進一步開展了小麥性狀和基因發掘研究,共發現了小麥氮高效利用新基因、高產抗倒伏新基因、籽粒鈣含量高優質基因、抗稻瘟病和葉斑病的新基因等,這些新的基因和變異位點為培育小麥優良新品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評價,這些大量未被利用的優異等位基因,對未來的小麥遺傳改良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價值,可用于培育高產、優質、抗逆及適應氣候變化的小麥新品種,未來將這些優異基因應用到小麥育種中,培育創新型小麥新品種,將推動我國小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progvisions.net/showinfo-16-32615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