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友
11日,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座談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沈曉明出席并講話。大會宣讀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致辭和國際水稻研究所賀信。
1973年,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下,我國成功實現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標志著雜交水稻研究的歷史性突破。50年來,全國科技工作者持續開展雜交水稻大協作,創造了不育系、恢復系和雜交組合的遺傳多樣性,保障了雜交水稻高質量發展。雜交水稻歷經了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的三次理論創新突破,實現了5輪產量躍升,在國內累計推廣面積達90億畝、累計增產稻谷8000多億公斤,雜交水稻技術推廣到全球70多個國家,現年種植面積超過1億畝,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湖南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近年來,湖南全省糧食年產量持續穩定在600億斤以上,總產量保持在全國第10位。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種業科技創新,將岳麓山實驗室納入“4+4科創工程”,將現代種業作為優勢產業納入“4×4”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種業科技創新高地。下一步,湖南還將加快建成現代生物種業技術創新體系。
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匯報了在湖南省農科院領銜下取得的系列新成果: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卓兩優1126”在云南個舊、蒙自開展大面積示范,平均畝產1186公斤;選育的鎘低積累水稻品種“西子3號”成為首個通過國審的鎘低積累水稻品種,品種“臻兩優8612”在湖南52個縣市區推廣107萬畝,成為首個大面積推廣的低鎘水稻品種;第三代雜交稻關鍵技術獲突破,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育系分選技術和轉基因花粉失活技術,構建了全球領先水平的不育系種子分選平臺。此外,湖南省農科院在耐鹽堿雜交稻研究上創制了系列優良耐鹽親本,在再生稻研究上培育篩選出10多個高溫鈍感、優質、適合再生種植的新品種,研究集成了再生稻“六適三高”栽培技術。
柏連陽稱,未來,湖南將著力在雜交水稻重大新品種、鎘低積累綠色水稻品種、雜種優勢機理與固定技術、智能不育技術、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和科技創新平臺、高水平人才隊伍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我國保持雜交水稻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progvisions.net/showinfo-16-30221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