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秘境”“尋訪冰川”“打卡無人區”……隨著近年來自駕游不斷升溫,一些游客追求冒險刺激,前往青海、新疆、甘肅等地生態保護紅線內的無人區,結果頻頻發生被困甚至遇難事件。業內人士表示,“生命禁區”不是“獵奇專區”,需加強對無人區非法穿越的監管。
熱度居高不下,危險頻頻出現
今年9月初,四名游客租了一輛越野車,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一處冰川。按照導航指引,他們從一條偏僻小路駛入無人區。行駛一段時間后,車輛被困,車輪在原地打轉濺出泥巴,發動機空轉轟鳴……一切都提醒這里是“無人、無路、無信號”的“生命禁區”。
入夜后,氣溫驟降,荒灘空曠無人。經過商量,大家決定在車上過夜。第二天一早,他們帶上水和干糧棄車徒步求救。此時,接到游客親友報警的當地警方組織隊伍展開野外搜救。所幸,晚上10時許,在警方和民間救援隊的幫助下,四人在祁連山塔塔棱河附近區域成功獲救。
近年來,此類非法穿越無人區事件在一些地區頻頻上演,有的甚至釀成悲劇。今年7月底,一支自駕車隊未經批準穿越新疆若羌境內國家級野駱駝自然保護區,遭遇車輛故障、高溫缺水雙重困境,其中四名游客不幸遇難。
非法穿越無人區危險系數極高,為何一些游客仍熱衷于此?
海西州茫崖市公安局副局長彭連勝表示,無人區近年來頻現“穿越客”,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路況不熟不慎誤入。一些游客使用提前下載好的離線地圖導航。離線地圖往往無法顯示真實路況,一旦道路被沙子掩埋、大雨沖斷,游客容易迷路,誤入無人區。
二是獵奇、虛榮心及僥幸心理作祟。一些游客抱著“只要穿越了一次無人區,就足以成為這輩子最值得講述的經歷”的心態,“頭腦一熱,說走就走”,自駕或加入“驢友”組織的穿越活動。
此外,一些自媒體在相關作品中夸大深山峽谷等危險地帶風景的壯美,掩飾、淡化潛在的旅行風險,也在一定程度助長了無人區“穿越熱”。
記者調查發現,在社交平臺上,以穿越無人區為主題的短視頻轉評贊過萬屢見不鮮。“事實上,在無人區內,人們常常會遭遇缺氧、迷路、天氣惡劣乃至野生動物襲擊的考驗,而這些在鏡頭中很少被呈現,令不少觀眾產生了‘無人區沒那么危險’的錯覺。”彭連勝說。
非法穿越存多重隱患
近年來,可可西里、羌塘、羅布泊、阿爾金山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熱門穿越區域。受訪人士表示,盲目非法穿越無人區,既是對自身安全的漠視,還可能破壞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遇險救援也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副局長穆繼東說,高原地區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可達20攝氏度以上,夜間容易讓人出現失溫狀況。特別是遇到陷車、迷路、沙塵暴等情況時,如果游客缺乏應對極端天氣和應急處置的常識和技能,會產生恐慌情緒,有可能做出錯誤決定,將整個團隊指引到更危險的境地。
“游客常常高估自身的野外生存能力,低估當地地形氣候條件帶來的危險,導致意外發生。”穆繼東說。
穆繼東介紹,無人區多數區域無通信信號,硬化公路覆蓋率低,對汽車性能有較高要求。同時,需要駕駛員具備較豐富的戶外旅游經驗,能熟練使用戶外專業地圖。
值得關注的是,非法穿越、探索“秘境”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受訪人士介紹,以羅布泊保護區為例,這里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雙峰駝的主要聚集地;野駱駝在產仔期時,一旦有人或車輛等靠近,駝群會受到驚嚇迅速逃離,幼駝很可能因此掉隊或被母駱駝遺棄,威脅這一種群的繁衍延續。
此外,不同于傳統的道路救援,野外救援對專業程度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海西州藍天應急救援中心理事長謝文淋介紹,2021年10月,救援隊接到指令,前往一處雅丹地貌救援被困游客。尋找一整天,終于在傍晚走到了GPS坐標顯示直線距離7公里的地方;由于被高聳的雅丹群阻擋,10輛車24名志愿者走了近10個小時才到。抵達過程中,救援車輛也在沙漠鹽澤中出現不同程度陷車,部分車輛損壞。
“為了每一名群眾的安全,我們都義無反顧地去救援。但非法穿越無人區這種沖動、魯莽的行為,不僅危害自身安全,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謝文淋說。
加強監管規范無人區穿越
公安部門提示,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嚴禁組織非法穿越活動。在未被劃為自然保護區的無人區,游客進入前需向當地公安、林草等部門提出申請,取得相關許可后,在當地有專業資質團隊的伴行下方可進入,切勿盲目加入“驢友”組織的穿越活動,或找尋“黑導游”闖入無人區。
今年8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嚴禁游客擅自進入無人區、未開放和未開發景區開展探險、旅游等活動。
如何讓無人區不再成為旅游監管“真空區”?
受訪人士認為,要對游客進行有效引導,對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務的個人及旅行社嚴肅追責。
公安、應急、消防、生態等多部門要強化協作監管,加強對無人區、未開放和未開發景區的監管和執法,借助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巡航等科技手段,實現對保護區的全域監控。
此外,應進一步完善立法,加大對非法穿越無人區的處罰力度;推廣救援費用自理等措施,提高非法穿越成本。
謝文淋還建議,加強宣傳,全方位提高公眾對于穿越無人區的風險意識。在相關無人區穿越的短視頻醒目位置加注“危險行為 切勿模仿”“生態脆弱 加強保護”等宣傳語。(李寧 史衛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progvisions.net/showinfo-124-30201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